logo01 logo02
首页 > 正文

以阅读赋能成长,以学识担当使命 ——校长杨欣斌勉励职业本科学生“好好读书”

发布时间:2025-10-31 11:25

10月27日,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组织召开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2024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暨暑期社会实践汇报座谈会。作为学校首批职业本科学生培养单元,学院围绕学生成长与成才、暑期“企业课堂”实践、校企协同育人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。现场气氛热烈,师生互动频繁,充分展现了学院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探索与扎实成效。



学院院长张友能在讲话中,以“知识与见识、成长与成才”为主线,系统介绍了学院构建的“双主体联合培养”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。他指出,学校课堂重在理论与基础实训,打牢学生专业根基;企业课堂则立足岗位实践,让学生接触新技术、新管理,感知企业文化,实现从“学技能”到“用智慧”的转变。他强调,“人脑读书,汲取智慧;机器读数,赋能效率”,并进一步指出,要“用读书修炼的‘大脑’去驾驭用读数训练的‘硅脑’,从而成倍地释放自己的潜能”,鼓励学生在“双课堂”中锤炼本领,以勤为舟、以韧为楫,成长为善于融合人文思维与科技能力的高端技能人才。

座谈会上,学生代表围绕“企业课堂”的实践体验踊跃发言。有同学分享了在合作企业学习Eplan等专业软件、参与产品从设计到装配全流程的经历,增强了对行业标准的理解;也有同学分享了在企业实操激光切割、焊接、三维建模等真实项目,深化了对“在实战中炼就技能”的认知。同学们普遍认为,“企业课堂”不仅提升了对产业的认知,更在真实场景中锻炼了用“人脑”统筹流程、以“硅脑”优化执行的综合能力,为未来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。

教师代表对学生实践成果给予高度评价,并表示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协同,推进项目化教学,助力学生在“校企双课堂”中实现能力进阶。教师鼓励大家主动利用校内外资源,融合理论认知与实践体悟,拓展视野、明确方向,在“人脑”与“硅脑”协同并进的时代中把握先机,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接未来职业挑战。

最后,校长杨欣斌围绕“好好读书”主题与同学们亲切交谈,系统阐述了“为何读书”与“如何读书”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价值与成长路径。杨欣斌指出,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今天,职业本科学生要成为“可堪大用、能担重任”的栋梁之才,就必须牢牢把握“好好读书”这一根本路径。他指出,大学阶段的阅读,不仅关乎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,更关乎批判性思维的锤炼、家国情怀的涵养与健全人格的塑造。他从“读多、读广、读懂、读深、读厚、读通”六个维度,与学生谆谆交流:读多,是量的积累,更是视野的拓展。不仅要读专业书,也要读人文社科;不仅要读中国,也要读世界。读广,是知识的跨界,是思维的融合。要打破学科壁垒,在机电技术与数字智能之间建立认知桥梁。读懂,是理解的基础,是内化的起点。要读得进、读得明,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。读深,是批判的建构,是思想的淬炼。不满足于表层认知,要追问原理、探寻本质。读厚,是体系的构建,是格局的打开。要在阅读中建立系统思维,形成对技术、产业与社会的整体认知。读通,是实践的贯通,是创新的源头。要把书中所得用于解决真实问题,做到知行合一、学以致用。他强调,“人脑读书,重在构建认知思维系统;机器读数,重在提升工作效率。我们要通过读书修炼的‘大脑’,去驾驭机器的“读数”,从而在人机协同中成倍释放人的潜能。最后,他寄语同学们要以“德能兼备,学以成之”的校训精神为指引,做到“以德立身、以能立业、以学致用”,在书香中涵养胸怀天下的格局,在实干中练就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,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



本次座谈会既是职业本科育人成果的集中展示,也是进一步凝聚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共识的重要平台。学院将持续锚定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方向,优化“校企双课堂”机制,完善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体系,赋能每一位学生在知识与见识中筑牢根基、在成长与贡献中实现超越,培养更多善于用“大脑”引领“硅脑”、兼具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与家国情怀的“风雅智造人”。